新世界1620

第十九章 巴达维亚炮击事件(4/5)


    对于荷兰人是如何对待巴达维亚一带华商和华裔劳工。苏鸣岗其实心知肚明,但身居一种超脱于普通华商和华裔移民的身份地位,苏鸣岗在巴达维亚的利益又和荷兰殖民当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可以预见,倘若再过上十几年,类似苏鸣岗这样的华人领袖。就不会再当自己是什么大明子民了。

    比如眼前的华美**官们,在苏鸣岗看来,其实就是一批和自己有着同样想法,但却在遥远的泰西混得更好的那种华人。

    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对苏鸣岗有所仰慕的孙阳,欣然接受了当地华商的恳请,在不占领巴达维亚城的前提下。舰队进入港口并登陆展开调查。

    当天傍晚,3个华美陆军步兵连在身后舰队的助威下开进了巴达维亚港,直接控制了那座庞大的军事堡垒,连同堡垒里居住的若干东印度公司官员、荷兰移民以及大批的华裔劳役工匠全部监管起来。

    之前被捕的荷兰自由商人罗兰、东印度公司商务干事拉尔森的证词基本一致。又从巴达维亚总督府找到了大量的交易文书,一切“证据”都显示:郑芝龙为首的一众大明海盗集团长期从事大明难民的走私贩运,甚至还“拉拢”了颜思齐的某些部下和澳门理事会的某些败类,最后“栽赃”给了颜思齐。证据“确凿”。大明大员副将颜思齐是无辜的!

    调查还发现,荷兰人和当地海盗勾结。以及扶持日本人,对各国在远东的贸易存在着大量的见不得人的小动作,许多被判断为海盗抢夺的事件,其背后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指示和销赃,甚至是直接参与。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1628年度葡萄牙商船送往澳门那批华美商品,赫然出现在巴达维亚总督府的仓库里,而且就连包装箱上的简体中文标签还没有扯掉,而那批货物里的华美商品自然也就落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口袋里。

    其实……这些调查哪怕是不做,整个欧洲的权贵们都十分清楚这个时代在海洋上的“通行准则”是啥,也就这些华美国的人死脑筋大惊小怪地在做表面文章。

    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没人能阻止这些扣着字眼的调查,毕竟在港口里还停泊着一支能够摧毁整座巴达维亚城的华美国舰队。

    华美国舰队的到来,在巴达维亚的华人中间掀起了一阵波澜,不管是何种原因来到巴达维亚,当听说这支“华夷混杂”的华美军队是来给自己出头的时候,一**的华裔劳工或华商都涌到了港口。

    或是哭诉,或是慰劳,再或是仅仅竖着耳朵打听着有价值的消息。

    华人甲必丹苏鸣岗受到了远征舰队司令孙阳的高规格招待,宴会上孙阳盛情邀请巴达维亚的华商前往已经改名为“明珠岛”的纳土纳大岛上去做客。

    收到孙阳电台汇报的张春锐,也很快明白了外交部所重视的东南亚格局意义。即便目前东方代理人计划的执行人严晓松不在现场,张春锐也无权擅自做出什么指示,但能在巴达维亚能寻找到这样一位有分量的华商,显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明珠岛未来的发展是必定离不开这些南洋华商的支持,所以在张春锐的授意下,孙阳对苏鸣岗表现出的尽可能的善意。但苏鸣岗是一个人吃独食,还是像李国助那样发动当地的华裔共同参与就不得而知了。

    在巴达维亚也见识过传说中的华美海货,而以前一直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垄断经营,孙阳如此一番暗示性的诱惑,顿时让苏鸣岗眯起了眼,捏着胡须只是慢慢点头。

    华美人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像苏鸣岗这样的巴达维亚著名华商只要愿意,也可以分享到未来东南亚贸易的一份小蛋糕,而华商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完全看欧洲人的脸色。

    ……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彼得森总督,被华美国宣布为“巴达维亚炮击事件”的罪魁祸首,鉴于“彼得森总督公然下令炮击华美国海军舰队,并导致多名华美军人负伤”的恶劣行为,孙阳正式向荷兰方提出了引渡要求。

    荷兰政府代表安东尼当场表示反对,并以当初在亚速尔双方私下签订的备忘录为由,表示这些都是荷兰政府的处理范围。

    华美军方只能表示尊重两国签订的外交文件,表示“退步”,但彼得森总督必须列为远东不受欢迎的人物,必须遣返回欧洲,而换一位更富有“合作精神”的总督。安东尼见有了台阶下,也赶紧同意了后续处理意见。

    按照临时协议的内容,华美国远征舰队将尊重荷兰政府在远东的利益,但巴达维亚方面必须终止对城内华裔劳工的奴役,终止对华商的海上暴力行为。

    有关人口贩运和劫掠运输华美商品的葡萄牙商船的一系列赃款赃物,由华美远征舰队代为没收不予退还。而“巴达维亚炮击事件”的临时处理结果,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赔付30万荷兰盾。搞笑的是,此时的巴达维亚居然还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