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仿佛丈夫做的每一件事在她眼里都是最正确的一样,而她只有给予支持与鼓励的唯一选择。
“最后一项更有意思,是我和苏子宁聊出的结果,我们打算和国会科工委一起,出资建立一支大型陆地探险队。这和以前的制图考察项目完全不同,将直接向西部内陆展开大规模探索!第一期计划到达中央大河平原,打算下个月就正式启动筹备工作,争取明年春季实行……”
正打算和妻子讲解自己最新酝酿出的花钱方案,房门就响了,只见一位集团总部的行政值班文员推门而入。
“先生,夫人,参议员苏先生到访,现在正在客厅等候。”
正说在兴头上,程大熊夫妇俩顿时萌发出一种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感觉。
……
……
装饰典雅华丽的客厅内,珍妮在亲自端上热茶后悄然退出,只剩下苏子宁和程大熊面对面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
“关于前段时间首都突然泛滥的‘满清南下大屠杀’的一系列远东传闻,国土安全部的调查结果,都指向了你这里。”苏子宁嗅着热茶的芳香,脸上的表情很平静,“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过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传闻一直没断过,从道听途说的角度来看,那名外派的记者其实和一名喜欢花边新闻的普通船员没什么两样,没必要大题小做。至少我们相信这些都是事实,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更残酷。”
程大熊倒是很能沉得住气,对这种打着国家安全牌子的私下调查很不以为然,也永身难忘的亲身体会过一次,所以也见怪不怪了。要说身份,他也是国会参议员,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调查。
大概一周前,一则来自遥远的东方的传言再次引起了华美首都市民的注意。过去一年来由商船带回的各种远东传闻,终于在此时汇合出一段极具画面感的内容,让多年来已经很难接触到新的东方移民的华美首都市民大为惊讶。
亚洲大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央帝国的侵袭已经发展为一场关乎东方文明生死的乱局,数以百万计的大明帝国百姓在战火中被屠杀或背井离乡,一座座美丽的城市沦为废墟,而帝国官员腐败无能导致的军事失败依然接二连三地上演。
繁华下的灯红酒绿似乎依然是华美首都的主旋律,全国基础建设大快赶上依然是酒馆中最多的话题。但在一些平民社区里,华裔市民之间关于故土的窃窃私语还是渐渐增多了。
或者说,大规模的战争屠杀所造成的联想震撼度,似乎已经超过他们曾经亲身遭受的天灾匪患和饥荒。尤其是对大部分来自大明江南地区的老一代华裔移民家庭来说,更是无法相信他们印象中的美丽故土会突然有一天成为尸横遍野的血淋淋的停尸场。
外面的世界到底有残酷,年轻的一代可以说是完全一抹黑。不管传闻内容有多少添油加醋的地方,保持着旧有记忆的老一代华裔移民们,还是泛起了沉淀在内心多年的那段惨痛经历。
“嗯,这些我们都知道,而且确实市民们也习惯了这些充满各种夸张描述的海外传闻,所以调查结束了。”苏子宁点点头。
“那你还专门郑重其事地上门一趟,我还以为你是来通风报信的。什么时候你能从国土安全部套到一手消息了,那应该是关如中关心的事吧?”程大熊一愣,似乎没明白苏子宁此行的意义所在。
“是老关告诉我的,也是今天我来这里的原因。”苏子宁突然指了指东面的天空,“国土安全部在暗中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观察家出版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正在进行中。调查人员发现,观察家出版社正在计划出版一部《东方见闻录》的主题书籍。”
“嗯,马上要申请出版版号了。一套三册,算是一种比较草根的大众读物,让新生代了解亚洲的各种风土人情,名字取得比较高大上,我想销量应该会不错的。去年初就立项了,目前还在取材编写过程,估计还要一年才能正式出版。怎么,觉得这套书籍可能会涉及敏感内容?”
“你可能误会了,程大熊。我并非是来强调国家现在的出版物舆论控制底限,我也没有文教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权力。”
见对方露出一种熟悉的抗拒眼神,苏子宁赶紧解释。
“老关的意思是,你是否修改下出版计划,或者另起炉灶专门写一本明朝的,比如官场内斗、官员贪污、自然灾害、战争屠杀的主题书!而且越快越好,最好能在今年秋季就上市!”
苏子宁说完,脸上浮现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关如中动不动就干涉一个出版社的正常业务,而且只给几个月的时间,你不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吗?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
程大熊有点不明白了。
“因为我们现在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国家在欧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