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艘航母去抗日

184 奇怪的炮兵命令(1/2)

    (女生文学 )

    下午三点。定武军左协两千余名步兵。会同两营的炮兵。向日军的两座高地进发。

    日军的侦察兵发现了清军的动作。随即进行了汇报。日军中队长心想:“清军的统帅林远不是死了吗。怎么又來进攻了。”

    尽管清军的兵力占优。可日军的心中并沒有惊慌。因为此时辽河还在结冰。辽河东岸驻守的日军可以随时进行支援。他沒想到的是。林远的打算却是: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前。女生文学第一时间更新 就夺下两座高地。全歼日军的守军。

    日军在高地上修筑了火炮阵地。在阵地之后挖了山洞。在山洞中囤积了大量的专门对付步兵的榴霰弹。日军的火炮采用了简易的弹性炮架。故此火炮的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十发。这样的火力足够对进攻的清军造成重大杀伤。

    定武军的炮兵营。每个营下辖三个队。每队有炮六门。队下面有排。女生文学第一时间更新 一个排操作着一门火炮。三十六门火炮在林远的统一指挥下。成两路纵队。推进到距离日军高地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地方。在这里。工兵营已经提前挖好了炮兵工事。林远下达命令:展开战斗队形。

    那个时代沒有自行火炮。火炮又极为沉重。不可能由人扛着或者是拉着。只能把火炮放在炮车上。再用牲口拉着行军。一般都会用马。因为牛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是地形崎岖。。可以把火炮分解成几个部分。用的时候再组装起來。别小看这个炮车。就是这个东西清廷的工厂也无法生产。必须从外国买。而且造价不菲。一辆炮车的造价大致是一门火炮造价的一半。

    因为这个炮车上必须有减震的装置。因为路面不可能十分平整。难免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再加上是牲口拉车。所以振动就会很大。这些振动将会对火炮的零件产生影响。造成打不准。。故障多等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林远早就知道清廷的技术落后。可很多时候。亲身体验过和沒体验过的差别是很大的。真到了这个环境里。还是大吃了一惊。沒想到看似简单的炮车都要从外国购买。

    这个时代。无线电台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所以清军很少装备。部队的通信指挥广泛依靠鼓。锣。信号灯等等。当然最可靠的东西还是人的喉咙。。炮兵营的排长看到了林远的传令兵用信号灯发出的信号。立刻传达了下去。

    由于炮兵营大量使用战马。所以每个排都配备着四名马兵。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马匹的。他们把马停了下來。炮车和马是通过车前面的直木连接的。这个直木被称为“辕”。成语“南辕北辙”里的“辕”就是这个东西。定武军的炮车都是双辕车。通过绳子固定在马鞍和肚带上。这样马在行进过程中就是用腰力拉动炮车。。

    马兵跳下马。解开了固定辕的绳索。“喔喔喔”“吁吁吁”地把马从辕里赶出來。还有三匹马车拉着火炮需要使用的弹药。那些马兵也把马赶了出來。为了不让火炮的巨大轰鸣声吓到它们。他们会把马统一赶到距离炮兵阵地几十米远的地方。

    接下來。弹药兵和观测兵。计算兵和炮手一起把火炮推进了发射工事。女生文学第一时间更新 一起把驻锄展开。这个时候就可以装填弹药射击了。不过林远并沒有下达射击目标。所以他们也就沒有动作。只是向炮营的管带发出了射击准备完毕的信号。

    炮营的管带随即向林远发出了准备完毕的信号。接下來就要林远指示射击目标了。炮兵们并沒有等太久。因为林远的传令兵已经把目标的位置报告了过來。

    令炮兵营的官兵吃惊的是:。竟然是日军工事的上方几十米的位置。

    观测兵和计算兵立刻行动起來。一台台经纬仪树立起來。它们用于测量高低角和水平角。观测兵高声把测量得到的角度喊出來。计算兵手边摆着三角函数表。弹道参数表。他查看着数据。拉动着计算尺。把火炮应该调整的高低角和方向角大声地报出來。这个时候就是炮手的工作了。他调整着火炮的位置。把炮口指向需要的方位。调整方位的时候。女生文学难免有偏差。控制偏差就要靠炮手的经验了。

    排长再次传达了方位准备完毕信号。炮营管带随后向林远传递了准备完毕的信号。不过此时还不能开炮。因为他们在等待林远选用弹种。

    定武军总共配备了三种炮弹。葡萄弹。开花弹和字母弹。这些炮弹的名字和现代弹药的名字相距甚远。林远看到它们之后也着实迷茫了一阵子。。问刘镖。他也说不清楚。林远只好把有经验的炮手找來。细细地问了一番才知道。原來葡萄弹就是现代的榴霰弹。这种弹爆炸之后的碎片多。主要在防御作战中应对敌人冲锋。今天是进攻作战。所以林远并沒有让部下带这种炮弹。

    开花弹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爆榴弹。子母弹就是原始版的集束炸弹。林远很快下达了命令。使用开花弹。延时引信。这个命令又让炮兵们很是迷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