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学 )
按照双方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俄军必须撤出现在占领的地方。可是俄国人也不傻。他们也知道那几处地方易守难攻。所以不会轻易撤出。谈判一度僵持不下。最后双方只能采取折中的法子。
那就是双方并沒有签订正式的合约。而是用两份单独的合约代替。第一份是《停战协定》。规定双方的停战界线。不过双方在协定里都留着后招。。意味着双方可以随时打破僵局。发动进攻;第二份就是战俘协定。中方归还全部俄国战俘。俄方支付战俘在中方羁押期间的一切费用。共计白银两千万两。分五年还清。年利率百分之三。
两份合约签订。李经方十分高兴。毕竟这是清廷自《南京条约》以來。签订的第一份占了便宜的条约。
就在林远和李经方一行返回吉林的那天。他突然接到了沈晚晴传來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就在他在海参崴与格罗杰科谈判的时候。清廷已经与英国。德国和法国签订了实业互助协议。里面说明英、德、法三国将在中国与华商合作开办各种厂矿。以造福中国。后面的附录中还列出了第一批兴建的厂矿名单。
林远一个个地看着那些名字。不由得越看越慌。额头上竟然冒出了冷汗。正在这时。只见李经方拿着一张报纸进來。兴高采烈地说道:“。好消息啊。”
林远勉强一笑。擦了擦额上的冷汗。问道:“是什么事情让李大哥如此高兴。”
李经方拿着报纸说道:“快看。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都來和我大清合作办厂了。我大清兴盛指日可待。不日康乾盛世即当重现。”
林远把报纸一拍。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李大哥。这协议是谁做主签订的。好糊涂啊。”李经方不解地问:“这不是好事吗。。”
林远说道:“怎么能是好事呢。我问你。洋人是不是还有领事裁判权。我们是不是还要和洋人协定关税。我们的工厂。技术是不是赶不上洋人。”
李经方想明白。便沒有说话。林远接着说:“洋人说是要合作办厂。可是操作起來花样就多了。协议中虽然规定了华商股份应占百分之五十。可是沒有规定时间限制。要是洋人耍手腕把华商的股份弄过去呢。。洋人有领事裁判权。你连调查洋人的权力都沒有。”
“还有协定关税。这些外商应该怎样交税协定里也沒有明说。现在清廷对商人收取百分之一的商业税和各种捐税。可是外商不受这个限制。他们会套用协定关税这一条來尽可能地少缴税。”
“更重要的是:洋人的技术比我们的强。这不用说也知道。所以生产成本比我们低。再加上纳的税还比我们少。。这让我们的工厂怎么活。到时候我们的工业命脉可就紧紧攥在洋人手中了。这是一场沒有硝烟的侵略啊。”
李经方似乎听得明白了。他说道:“可这协定已经签了。该怎么办啊。”
林远此时平静了下來。说道:“也沒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会把它们的工厂都打垮的。”
李经方犹犹豫豫地问:“你说什么。‘生产力’。”
林远沒有回答。而是说道:“当务之急。是把我们自己发展好。盛京。吉林。黑龙江就是发展工业的好地方。”
李经方说道:“你是想在这三省发展工业吗。恐怕不行啊。”
林远问道:“为什么不行。”
李经方说道:“朝廷已经决定。设立东北三省总督一职。统领三省军政大权。战争期间。贤弟你作为统兵大将。。做什么都无人干预。可如今战事已定……”
林远急忙说道:“怎么能说战事已定呢。我们还有领土在俄国人手里。”
李经方笑道:“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在上面看來。俄国人占的不过是蛮荒之地的几个小城。能有什么啊。前些年大片大片的地都割出去了。这几个小城算得了什么啊。如今战事已定。你说话可就不算了。”
林远心想:“东北厂矿丰富。。很适宜发展工业。要是能把这里作为基地。日后再打到外东北去。可就什么都不用愁了。”于是林远问道:“那这个东三省总督的位子是谁的。”
李经方说道:“朝廷也正在商议这件事情呢。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林远问道:“李大哥觉得我來做这个总督如何。”
李经方笑道:“。对西洋技艺更是精通。说句忤逆不孝的话。论及此道。家父也赶不上贤弟之万一。这个总督你做最合适。只是……”说到此处竟然吞吞吐吐的。不说话了。
林远问道:“只是什么。是不是朝廷如今的官员都是参加了科举考试。而我沒有。”说完林远便想:“他要真的让我去考科举写八股文可就麻烦了。北京舰上的确有几个文艺青年。可是谁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