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再往上的,便是都伯,都尉,校尉以及牙门将了,这才是南离的军制,从千百年前到现在,是从来都没有任何变化的。
都伯统辖五百人,共计五伯之数,所以为都伯。
而都尉则是统辖千人,共计两都伯之数。
再接下来的,便是校尉了,校尉也分很多种,军中的校尉大多都是统辖千人至两千人之间不等,而城中的校尉,那统辖的人数就归与城中有多少守卒了。
而校尉之上再进一步,便是牙门将了,牙门将也是南离帝国军制的一个分水岭,在牙门将之前的,皆无法享受将军俸禄,而自牙门将之后,则是真正的一只脚踏进了将军的门槛,南离帝国国内类似于赵什长这种的平民,若是想要爬到牙门将的话,那除非是熬够了资历,并且稍微有些本事才能坐上牙门将的,否则的话,一辈子顶了天也只能止步与校尉。
而类似于千人将这种的军职,一般都是只有在中原诸国才会出现的,因为那种地方的诸国,一般军职都不是很严谨,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多费什么力气,干脆的直接搞出来了千人将的那一套。
因为在中原诸国当中,这种官职和军职什么的最是容易混淆视听了,所以除非在个别国家,类似于周国这种极其讲究礼制的国家以外,大多的中原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军职和官职划分的。
毕竟这一来也是省事,至于二来嘛,那就是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还算是挺好用的,这也是没什么办法的。
而大陆诸国当中,除了中原诸国以外,还是有一些国家也是采用千人将一说的,而他们还是将千人将划分的挺多的。
比如赵什长所说的什么小将,假将,大将,这些就是东巽帝国采用的军职,而后被中原一些国家效仿而去了。
军职不同,所拿的俸禄和例子也是不同的,而也正是为了方便在军费方面尽可能的省钱,所以中原诸国才会做出来如此的举动。
而东巽帝国之所以如此做的原因便是因为东巽国内军队的嘈杂不堪,东巽帝国也算是大陆诸国当中异姓王最多的一个国家了,而在东巽帝国的异姓王,除了类似于南江王这种王爵以外,大部分的异姓王手中都是有着自己的王军的,而王军的数量则是几千到数万不等,有的势力强大且发展迅猛的王爵手上甚至都是有可能掌握着将近十万的军队的。
除此之外,东巽帝国的禁军,守备军,以及边军,种种军队嘈乱的很,所以太昊伏羲氏才会选择设立出来一个小将,假将,大将,来明确的划分千人将的级别并制定军队制度。
说完了这些之后,赵什长摇了摇头,又有些郁闷的看着书生,说道
“至于人数多达三千之数的乱军,少爷,您这是把咱们南离当成什么地方了?别说十余年前了,就算是千百年前的时候,咱们南离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于这么多的乱军啊,最多最多也就只有遭遇战争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几十号上百号的乱军,人数三千,啧啧啧,少爷啊,您这话说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那可是三千人的乱军,撑死也就只有中原那块地方才会有可能蹦跶出来那般数量的乱军了。”
赵什长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好家伙,他这还真的就跟着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样,这家伙弄得他都不由得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位少爷了。
“少爷,就这么跟您说吧,无论是您说的千人将还是乱军,这两件事情都是根本不可能跟咱们南离牵上什么关联的。”
而听着赵什长所说的这些话,书生皱了皱眉头。
不对啊,明明刚刚在酒楼里面,那校尉与自己讲述自己父亲年轻时候事迹的时候,可就是提道了这两点啊,怎么现在好像从赵什长口中所说的这些话,与那校尉跟自己说的事情压根就不沾边呢?
在那校尉的口中,自己父亲年轻的时候可是千人将,并且初战便是与三千人的乱军交战最后取得胜利的。
嘶,这怎么,一丁点就对不上呢?
赵什长会在骗自己吗?
这是没什么理由的,毕竟赵什长事先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诓骗自己的理由,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事情自己就算是去大街上随便问一些人,大半人都是知道事情的,所以说赵什长是犯不着欺骗自己的。
那若是这么说的话,莫非是校尉大人在欺骗自己吗?
这也对不上啊,这校尉大人当年可是跟着父亲一同来到襄阳城的,并且还是父亲身边的老人了,不然的话父亲也是不会将校尉的位置交在他的手上,虽然说这些年来父亲对这校尉之间的联络变得越来越疏远的,但是这校尉也是犯不着在这件事情上骗自己什么吧?
那既然两者都没有人说谎的话,自己这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书生顿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