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爸是李二

第十七章 谁家还有猪?(2/3)

“殿下放心,定不辱使命!”

    “那就开工,小玄子,你帮着抓猪!”

    李愔一挥手,小玄子就猛地冲向一头小猪,扯腿拽翻在地,也不在乎猪粪什么的,膝盖一压,小猪就动弹不得。

    它似乎也知道大难临头,嘴里发出不甘的嚎叫,那叫一个难听啊,很快就把左邻右舍都给招来。

    “四娘,这猪还小,杀着太早吧?”一位邻妇问道。

    黄四娘就跟大家解释一番,大伙也都听着新鲜,便议论起来:“听说宫里的宦官,都是阉人,还真没听过阉猪的?”

    结果说话这位,立刻就感觉到一股恶毒的目光向他射来,赶紧选择闭嘴。

    小桂子瞪了那个多嘴的家伙之后,便将杀猪刀叼在口中,伸出双手,在小猪胯间摸索。

    李愔还要现场指导一番,却见小桂子忽然持刀在手,唰唰两下,手中便多了两个比鸡蛋略小些的物件儿。

    在场看热闹的男性,都下意识地夹了夹双腿。感觉凉飕飕的。

    “拿草木灰来。”

    小桂子吩咐一声,黑娃捧来一把草木灰,小桂子胡乱地往小猪的伤口上抹了抹,口中轻声念诵:“割了割了,一了百了。”

    小玄子跟他配合默契,抬起膝盖,撒开抓住猪腿的大手,那头猪嗷一下蹿起来,跑到猪圈最里边。

    一双小眼睛还警惕地望着小桂子,它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小桂子把手里的两个蛋转了一下,随后叫黑娃取个粗碗:“正好用来下酒。”

    李愔点点头:这算不算是无师自通呢?

    很快就轮到另外一头小猪,这头是母猪,不仅仅需要开刀,还要用杀猪刀后边的小勾子,把“花花肠子”给勾出来。

    小桂子做这个就有点手生,不过好歹也算完成。

    他似乎有点上瘾,又向周围看热闹的村民问道:“谁家还有猪?”

    那些人齐齐摇头,就算有猪,也不能叫他这么瞎搞,谁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还是先看看黄四娘家里这两头猪能长成啥样再说吧。

    小桂子似乎有些遗憾,朝李愔望过去。

    李愔也想推行这个劁猪之法,略一沉吟,这才说道:

    “诸位,这是我传授的方法,对猪没有伤害,只有好处,各位若是不信,可以将家里所养的小猪,先劁一半,也好对比一下。”

    村民可以不听别人的话,但是对家主的话,必须执行。

    更何况,李愔刚刚树立威信,在村民心目中,地位噌噌见涨,如何不答应?

    就算是真把小猪弄死了,和赚到的铜钱相比,也是小猪见大猪。

    于是便纷纷领着小桂子,去自家劁猪。

    这种事情,李愔就不必跟着了,溜溜达达回到庄子里,开始伏案创作。

    村学是肯定要建立起来的,李愔的想法,是编写一套教材。

    虽然不能像后世那样,什么数学语文科学品德音体美什么都弄出来,最好再搞些插图,呵呵。

    但是起码,要有识字的教材和算术,另外再加一门格物之学,类似于科学之类的。

    识字课,李愔选的是三字经,三百千里面,这个浅显易懂,最适合给小孩子开蒙。

    只是要稍稍修订一下,把唐之后的人物和事件都隐去,不然的话,一不小心把三字经搞成推背图,得谋杀后人多少脑细胞?

    至于算术,也非常实用,这会计数,还没用阿拉伯数字,计算起来不甚方便;

    李愔去过户部,那些小吏全都用算筹在算账,没看到算盘,摆弄算筹也挺麻烦。

    想到算盘,李愔又把木匠公输良叫来,叫他先弄几个算盘出来。

    最复杂的就是自然科学这些理论,包罗得实在太过广泛,由浅入深,慢慢来吧。

    拿着毛笔写了半天,速度慢,字也不好看,李愔气得都想把毛笔杆撅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来还是先把铅笔啥的弄出来,或者鹅毛笔也成啊。

    而且现在印教材也是难事,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读书人最常见的是抄书。

    纸张也金贵,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种种原因,这才限制了书籍的普及,增加平民读书的难度。

    李愔有点感觉,需要他弄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多。

    咕咕,肚子里叫了两声,看看太阳,已经是正午,要是有钟表就好了。

    不能瞎想啊,这不是又多出来一样?

    李愔溜达到厨房,顺便点拨孙二娘他们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