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只夹在中间观望,老夫已然修书一封派人送去了沧州府尹,只要听闻韦小宝一死,立刻替我等夺回沧州十二座盐山。”
太子赵桓听了欢喜道:
“哈哈哈哈!本太子只当是此生再也不能沾染那沧州十二座盐山,天大的富贵,不想今日得而复失。”
三司使刘桐还是奸猾,一语中的道:
“老宰相此来,该是与我等商议沧州盐山利益分割之事的吧?”
宰相蔡京点头道:“正是如此!”
如此宰相蔡京、太子赵桓、三司使刘桐、苏州富商胡二郎又商议一番。
此一夜,韦小宝早已谋划好了自己退路,可是府邸之人以及皇城司上下好汉不知他的弑君之计,一旦杀了道君天子赵佶,势必会株连韦小宝府邸之人以及皇城司上下官吏。
故此,韦小宝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其意为罗奴儿等官吏立刻逃出东京,在此前命罗奴儿遣散了府邸之人,管家曹达华即刻逃亡梁山泊与韦小宝汇合,若是罗奴儿等皇城司官吏愿意继续追随韦小宝亦可去水泊梁山,如此韦小宝在水泊梁山也有自己的势力,第四把交椅坐的便稳当,只等朝廷招安,再图其他。
轰隆一声!汴京城上空浓云泼墨,彤云密布,这个乌云盖,其内雷电闪烁,狂风不止,好似要吹破了屋宇,淹没了汴京,就连韦小宝所在大殿户牖劈啪作响,韦小宝赶紧来关窗户,抬头一望屋外暴雨之景,好似预兆明日他与道君天子赵佶之命运。
翌日一早,是日景阳钟响,文武大臣都来到待漏院中,伺候早朝,面奏天子。
此前道君皇帝已有七日不曾临朝视事。
当日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阁,两班文武列金阶。
圣主临朝,百官拜罢,殿头官喝道: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宰相蔡京出班奏道:
“陛下,老臣弹劾韦小宝等皇城司一众贼子滥杀辽国使者耶律得骁、使团四十九随行、礼部三位同僚、吴越王世子门人魏丑夫与丁佳一事。”
枢密使童贯亦出班奏道:
“陛下宽限韦小宝七日自证之期已到,请陛下将韦小宝滥杀无辜之事交由太尉高俅接管查办。”
太尉高俅出班请道:
“请陛下将此案交由老臣查办,定会给辽国郎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吴越王世子钱无垢一个妥善交代,如此一来,可免我大宋与辽国一战,大宋东南稳定。”
今日朝议,此前皆想拉拢韦小宝亦或者利用韦小宝的太子赵桓、三大王赵楷、九大王赵构、三司使刘桐、宿元景宿太尉、陈宗善陈太尉、谏议大夫赵鼎、御史台各路言官皆闭口不言,只在看戏。
也不该怪着他们,实在是韦小宝无能,对手实在奸猾歹毒,便是换了任何一聪明绝顶之人都必死无疑,切莫说英武聪慧的韦小宝了。
今时今日,无一人为韦小宝说话,除了宰相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满朝文武只是静静听着。
道君天子赵佶昨日从骁骑尉谛听嘴里得知吴越王世子钱无垢要斗杀韦小宝后,便下了决心杀了韦小宝这一条恶犬,再寻个他人顶替了韦小宝,最佳人选便是随身保护自己的骁骑尉谛听。
可道君天子赵佶知晓韦小宝清名传播之广,天下皆知,深受百姓拥戴,若是他下令杀了韦小宝,必然被百姓唾骂,说他是昏君,只怕青史留下恶名,故而道君天子赵佶故作为难道:
“韦皇城乃我大宋难得贤良之臣,寡人喜欢,百官尊敬,百姓爱戴,寡人本欲重重提拔,不曾想犯下这等恶事,寡人实在爱惜韦小宝为人,不忍杀之,高太尉可愿调查清楚此事?还韦皇城一个清白,若是愿意,寡人赐你全权调查之责,韦小宝生死便在你身上。”
太尉高俅如何不知道君天子赵佶让他当了坏人,落了骂名,可太尉高俅却不在乎,眼下六大权臣宰相蔡京、枢密使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大内总管李彦哪个不是被天下人唾弃,日后载入史册必然是奸臣之名,遗臭万年,可又能如何?人活一生,为的就是荣华富贵,享受玩乐。
况且此番乃是替道君天子赵佶背负骂名,太尉高俅求之不得,且不说宰相蔡京这宰执之位,就是枢密使童贯老而昏聩,日后太尉高俅更进一步,必然为枢密院之主,统帅大宋天下所有兵马,念及于此,太尉高俅好不欢喜,恨之不得:
“陛下,老臣愿查清韦皇城滥杀无辜之事,韦皇城贤名远播四海,天下人哪个不知?老臣接管此案以后,定要还韦皇城一个清白,教他断不……会死!成全陛下与韦小宝君臣之遇之恩,日后必然成为明君良臣之佳话,传檄天下,成为后世典范。”
满朝文武乃至诸多皇子哪个听不出来太尉高俅乃是正话反说,越是说还韦小宝清白,越是要结果了韦小宝性命,道君天子赵佶满意点头:
“爱卿果然为处处寡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