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半边

中秋诗词2(1/3)

    真正的宋朝士大夫对好的书法迷恋,远非后人所想像。包括一些皇帝,比如宋徽宗与蔡京的故事,现在东京的那个仁宗皇帝,同样唯一的爱好,就是练飞白体。

    听到百姓哗然,钱惟演知道自己失态了。

    有些啼笑皆非,自己怎么越老越沉不住气?但不以为意,传扬出去,也是褒扬后进,是美德。这才看诗,起首几句不能说明问题,可已经看出一些大气象。

    各位读者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宋朝变革最快的是诗,勿必要浅白,易懂,最好夹杂着几句议论,以诗说理,以诗明事,其实这一变,未必太好。诗嘛,不是文章,适当的也要一些瑰丽的语言,比如《离骚》。

    所以宋朝人始终将诗排在词之上,造诣却远不如宋词。到了明清后,更是无法突破,诗的艺术形式,实际上等于在宋朝,就开始走向末落了,渐渐的被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所替带。倒是苏米黄在书法艺术上开了一个好头,教导后人不要拘于框框条条,使书法这一艺术一直兴盛不衰。

    这几句诗,可以说是典型的宋朝诗,浅显,易懂,但不低俗。并且就是这些浅显的诗句,却平坦浩大洪正,虽然这次不是参加科举的,若是参加科举,仅是这种风格,就会让主考官加分的。真比较起来,已胜过了众学子一筹。

    怎么这样的少年,怎么可能做出买诗词这样的事情?

    差别也太大了吧?

    叶生已经继在往下书写:

    洛水成渠千余年,源自众山群壑上

    诸岭水自冬雪降,琼瑶降尘白茫茫。

    五六茅棚入梦寐,三两素梅静吐香。

    犬吠衣寒夜敲门,炉燃茶滚诉衷肠。

    隔舍询问答客来,北风卷袭盖音凉。

    长夜带白寂寥色,苦松败青裹银装。

    拂晓寒气压昏日,旷峦绝迹空寨庄。

    东风畏羞扣帘动,留鷃摇首语雪寒。

    不自菲薄进退难,返回东海唤诸班。

    蛟龙腾带五湖浪,雨母鼓起秦岭烟。

    大棱乍破银瓶裂,铁骑交戈开铁衫。

    小冰粉齑玉帛破,瓜步呜咽走淮关。

    飞瀑巨布接天地,千江万河降人间。

    叶生写到兴处,喝了两大口酒,更不顾别人的感受,幸福的继续往下写道:

    涓涓潺流拥喜浪,萋萋浅草诉别情。

    滟波江流绕汀渚,明月花林生氤氲。

    鲤鱼跃水画涟漪,鸳鸯梳羽共徘徊。

    微薰捉雾踱河幕,曼步轻纱近水台。

    水台离人愁妆镜,砧衣失魂声声来。

    远有高歌惊夜鹊,一叶扁舟破空开

    离舟泊于水台边,双珠连坠泪衣单。

    太阴孤奋出高阁,天权挥袖击栏杆。

    双星作色抹星月,虹鲵借势临中原。

    寒暖持于大河上,南北僵之蔡洛间。

    阴风怒号云奔马,浊浪排空锤拍砖。

    商船抛浮若落叶,舟楫翻转似苦蝉。

    猿猴狂奔石峡树,莺鸟仓惶枯林湾。

    只有在这里小小的卖弄了一下天文知识,在宋朝的天文里,天权为北斗第四星,为时,主水,为伐星,主天理,伐无道,其分为吴,汉志为荆州。不是水在荆州,是在郑州南方,还没有到荥阳。并且是替这家小娘子打换不平的,所以主天理,伐无道出动了。太阴犯,是主丧的。大约这个小娘子想不开,离船来接她离开,于是没水自杀。可没有写,写出来就有违今天详和了。

    这二星选得如些有意味……可惜今天在场的人怕大多数想不出来,也没有学问去想。

    “好啊好,”钱惟演喝完彩后,又喃喃的说了一声。

    这个字,这首诗……

    有人说贵客临门,篷筚生辉。此子今天到来,却使整个诗会都生了辉啊。

    欧阳修看了看长叹一声说道:“《阳关三叠》第二叠了,希文公你来了。”

    钱惟演脑海里回想了一下《阳关三叠》的曲调,又看了一眼长轴上的诗句,这张张驰驰的,岂不正是用文字的内容气势,变相的弹奏一曲《阳关三叠》?难怪他说诗的名字叫三叠阳春。

    若是如此,那更了不得啦!

    忽然醒悟过来,希文?叶生的诗与字给他带来的冲击太大了,不然一听这个字,就知道来了什么人。

    转过头,看到一个方脸中年人与一个长脸青年人站在一起。走了过去,低声问道:“希文公突然来此,是来看他?”说着拿手指了一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